“中国的悲剧乃是其在地方组织及技术上的设备尚未具备规模之际,先已有大帝国之统一,因之上下之间当中缺乏一段有效的中间阶段,全靠专制君主以他们人身上的机断弥补”
“李世民和以母后称帝的武则天都知道极权之真髓,既系最高之名位,则不能又有任何条件的限制与约束”
“维持高度的中央集权仅有纪律是不够的,当中大部分的成就,实因恐怖政治而获得”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制度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性的逻辑性的:
- 帝国的统一是黄土文化的必然选择
- 农业是黄土的选择
- 黄河、水旱需要资源统一的管理
- 15英寸等雨线和游牧民族
- 政治的早熟和技术的单调选择了以道德为评判标准、依赖小自耕农的单一均化体制(过早的统一导致技术上无法进行微观层面的数字目管理,从而不得不选择均匀化的道德评判体制)
- 而道德判断代替价值判断现象越盛,则实际的技术手段就越受局限和单一
-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多样性会导致单一技术体制的执行力低下问题无从调和,从而朝代的更迭和往返就成为必然(每次的更迭都是一次让大家重新回到小自耕农的过程)
- ......
这本书有些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类似的调调,都是力图从宏观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所以往往更关注地缘、自然等因素,但更关注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细节,特别是经济和财政对于社会的影响,读来最大的一些感受:
- 中国就是一多灾多难的悲剧国家,选择现有官僚体制是历史的必然(当然每个国家或许都有自己的悲情,比如沙漠之舟或草原部落,美国。。。上帝的宠儿?)
- 现今的中国只是历史的延续,不管是毛泽东农业公社的尝试、文化大革命的断层,还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冲击,都没有改变中国几千年的积淀:
- 追求大一统
- 国家垄断(从秦始皇的长城、隋炀帝的大运河,到现在的三峡、高铁,其实是一样的,或许当时的民意会有若干的批判,但客观上都是中国集结举国资源对抗自然的必然)
- 道德评判(网络上的群体暴政和当年京师肉啖袁崇焕其实是有异曲同工的,即道德力量压迫并超越法律,从而使社会要么单一沉闷,要么动乱不堪)
- 社会结构的庞大和复杂使得数字目管理一直无法在中国推行,即使是“大国崛起”的时代,“统计局”的数字除了贻笑大方外最多也只能仅供参考,这既是文化和体制层面的事情,也是技术和经济层面的事情,而这又是和专制体制死死纠缠在一起
- 随着经济的发展,权利和资源的集中使得粗旷管理失效,从而导致社会的动荡
- ......
当然宏观历史最大的问题或许就是些许流露出的宿命论,但无论如何,积极的意义在于,多思考少愤青,寻求本源,努力改变,多一些实践,少一些主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